跳到主要內容
買農產
好吃好買,農在新北市
-
內容
頂田寮教育農園是由幾位一同做社區營造近十年的工作夥伴,本著生活、生產、生態的「三生」理念所經營的,期望能將有機農產推廣為社區特色產品。但投入有機種植的世界後,大家不僅栽種有機蔬果,更致力於推廣有機農法,也十分關心產銷平衡,大家認為消費者的支持是讓農民無後顧之憂、全心投入有機栽種的最大力量!
-
內容
萬枝伯有機農園位於土城德霖技術學院附近,農園主人年輕時,曾於清境農場種植高冷蔬菜長達15年!後來因父母年邁,才回來接手耕種。悉知農藥、化肥等會破壞土地和禍害子孫,更堅定了有機理念,使家人及消費者吃得安心健康!園區內特別的是地上鋪滿苦茶籽殼,用以防止雜草叢生,於作物採收後,整地翻進土裡又是天然肥料!
-
內容
張國良夫婦是農家子弟,以慣行農法栽種蔬菜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了。直至多年前,一場因緣際會下,張先生遇見了農業發展協會的程老師。張先生夫婦即便年近七旬,仍然懷著認真好學的精神,在程老師的協助與指導下,加入有機農業的行列,現在在淡水頂圭柔山上的農地栽滿種類豐富的蔬菜,讓消費者吃得多元也吃得健康!
-
內容
在中和區灰磘地區一帶,江英元接手外公留下來的一片沃土,並以外公之名命名農場,秉持維護生態的理念,堅持有機耕作,生產安全又優質的蔬果。「農場因為沒有用農藥、化肥,常有白鷺鷥、藍鵲來棲息,這裡還有螃蟹出沒哩!」江先生指著水源池旁田地的小洞開心的說著。農田環境優不優,問這些小動物就知道!
-
內容
由於自小家裡務農,簡連生對種植懷有濃厚的興趣,但當看見親人因務農,長期暴露在農藥環境下而罹病辭世,使得簡先生下定決心堅持有機農法,農場內也安排得井然有序,每株作物都綠意盎然。談到栽種經驗,視菜如親的簡先生也說得一口「有機栽培經」,從網室安排、病蟲害控制……等,無一不瞭若指掌,可見他的努力與用心。
-
內容
為了照顧家人,栽種健康的蔬菜供給家人吃,盧建和先生返鄉投入有機農業,一路走來十分艱辛,但還好太太的支持讓他能夠堅持下來。此外,盧先生認為有機農業是良心事業,他說:「消費者是最嚴格的把關者,如果今天抱著投機取巧的心態施用化肥跟農藥,人家會永遠記在心裡!」可以體會盧先生對有機農業的堅定不移。
-
內容
為了恢復土地生機,曾是淡水商工園藝科科主任的梁素秋老師,在退休後投身有機。農場除了生產有機農產品外,也透過有機栽培技術的推廣與交流,期望能將土地永續的觀念帶給社會大眾。梁老師說:「有機農業雖然辛苦,但只要多一位消費者能認識、接受有機農業,那又是一個種子在人們心中發芽了。」
-
內容
在英國留學期間,陳韋宇認識了有機生態農業觀念,於畢業歸國後加入有機農業的行列。農場以栽種歐洲蔬菜為主,陳先生照顧他們的方式很有一套:「他們來自氣候冷涼的歐洲,所以網室內我用遮光網搭配噴霧設備,在炎夏維持涼爽!」雖然陳先生栽種的蔬果很不一樣,但守護土地與食物安全的心是與大家站在同一陣線上的!
-
內容
林元郁與邱語玲夫婦倆在辭去原本的工作後,擁著關懷土地的心學習農耕,回到林口接手父親的田地,開始種植有機蔬菜,並秉持地產地銷的理念,提供消費者最新鮮的有機蔬果。
-
內容
曾任職於電子業的劉金枝,活用過往經驗,量身打造無塵室及專利培育盒,讓芽菜從種植到出貨能免除清洗、分裝過程可能帶來的汙染,並維持芽菜活力,和傳統的芽菜很不一樣喔!
-
內容
周業鑑從小就幫著家裡種田,認為有機是未來趨勢的他在接手家裡的農場後便著手轉型為有機農業生產,並多樣化栽種時令蔬果,希望這些健康豐富的農產品可以得到更多消費者的認同。
-
內容
七年級的張文棟與陳坤峯分別來自建築及園藝領域,志同道合的他們學以致用,各司其職,懷著滿腔熱血一同在林口山區堅持以友善環境的方式,永續經營有機農業。